形势大好下,水泥行业新一轮恶性竞争即将来袭?
发表日期:2020-05-07  浏览:1951次    来源:中国水泥网
分享到:

一个有趣的问题

某地有100家养鸡农户,在经过前些年激烈的价格战之后,市场供需逐渐趋于动态平衡,鸡肉价格和行业效益逐年增长。随着当地经济的不断发展,肯德基、麦当劳、韩国炸鸡等商店入驻增多,鸡肉需求得到了强劲支撑。在此背景下,养鸡农户扩大了养殖规模,原本养鸭养猪的农户也开始进入养鸡行业,养鸡农户的数量急剧增长,导致市场开始新一轮的波动。

您认为,价格和需求的增长对原有的养鸡农户来说一定是好事吗?

回归正题

当前的水泥行业也可能遭遇上述故事中同样的问题……

水泥价格居高位

***近全国各地气温在逐渐升高,水泥价格也和天气一样“热”起来了。

据中国水泥网行情数据中心消息,包括浙江、江苏、湖南、江西、甘肃、福建等省在内的数十城水泥价格上涨,全国水泥价格指数在经历了年后的一路下跌之后,已经开始企稳回升。

以甘肃为例,近段时间以来甘肃水泥价格已经有过10-50元/吨的涨幅。4月30日起兰州、白银、武威等地区一些主要厂家再次通知各品种水泥价格30元/吨,个别厂家42.5级袋装上调50元/吨。

中国水泥网在与当地企业交流中得知,疫情形势好转,甘肃大型项目复工复产进度加快是水泥价格上涨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省内项目集中性开工,甘肃需求超出水泥产销量20%,发货量超过去年同期。

回顾近些年水泥行业的发展,2016年在全行业历经“寒冬”之后,水泥行情也在逐步回暖,2017年下半年,水泥价格的大幅上涨一度引发资本市场持续关注。进入2018年以后,国内水泥行情延续了2017年下半年以来的良好势头,价格基本维持在较高水平。而2019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水泥价格上涨趋势减缓,但仍处于高位。

进入2020年,虽然一季度受疫情冲击,水泥价格、销量均受到很大影响,但伴随着全国各地复工复产进度加快,以及基建投资的不断加码,水泥价格有望不断回升,并在下半年旺季时迎来一波高潮。

水泥需求有支撑

今年是******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如期实现目标任务本来就有许多硬仗要打,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又给这项工作增加了难度。

而日前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保民生的基建投资政策,不仅稳住了经济运行的基本盘,******限度降低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也为水泥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譬如,国家发改委指出,将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抓紧准备专项债券项目,支持有一定收益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而据相关数据显示,有25个省区市公布了未来的投资规划,2.2万个项目总投资额达49.6万亿元,其中2020年度计划投资总规模7.6万亿元。

基于此,多位水泥企业高层均对中国水泥网表示,疫情之后,伴随着基建项目的拉动,水泥需求会有爆发性增长。另外,从项目的立项到落地实施需要一定周期,国家及地方政府加大基建投资,未来3-5年的水泥需求都将获得很大支撑。

未来是否真的高枕无忧?

一般而言,市场经济中,价格是由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互相影响、平衡产生的。当供给不足时,商品价格上涨,高利润通过价格信号刺激投资者,促使其将资源、劳动力、技术转入短缺部门,于是供给增多,使需求得到满足。当供给超过需求时,商品价格下跌,低利润及低价格信号促使投资都转移资源、劳动力和技术,减少生产,于是供求恢复平衡。简单地说,市场经济的常态现象之一就是周期性的产能过剩。

放眼当下,水泥价格的回暖也与需求的爆发有着直接关系。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好转,疫情期间所耽误的工程量已经在以赶工形式追回来,而各地新开工的重点项目也在不断增加,种种因素叠加,业内对今年行情都较为乐观。

不过值得深思的是,机遇的背后,水泥行业真的可以高枕无忧吗?

一方面,水泥行业产能过剩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短期的繁荣可能让业内忽视产能依然严重过剩、转型升级任务艰巨的事实,盲目乐观、放松或延误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更有部分投资者利用政策漏洞新增产能,形成新的过剩。

据中国水泥网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新建投产1277万吨,2019年全国新建投产1271万吨,尽管与历史高位相比并不突出,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的当下,新建生产线有“抬头”趋势。

与此同时,高盈利也或将刺激越来越多的企业出于眼前利益通过各种方式规避错峰生产和行业自律,再加上因保增长需要,各地环保限产力度可能减小等因素影响,可能使业内产能释放大幅增加,打破近几年的供需平衡,引发市场新一轮的恶性竞争。

 

当然,竞争并非坏事,合作也不一定就是垄断。从近些年水泥行业走势来看,错峰生产和行业自律是现阶段去产量平衡市场需求和稳定市场价格、保证经济效益的良策,但是无论是自律还是错峰都要有一定的产能利用率的基础才能产生效应,产能利用率低于60%尤其低于50%之后,自律与错峰生产等办法已无法起到扭亏和盈利的效应。

 

总体上,在需求大好,价格看涨的背景下,水泥企业更应冷静思考,合理布局,一如既往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去产能工作,不可盲目新增新建水泥熟料线。与此同时,水泥企业应通过环保提升、技术更新、绿色升级等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即便“寒冬”再次来袭,也有能力平稳渡过。